当前位置:漯河楼市网>楼市资讯>楼市动态>正文
河南建业总裁胡葆森建言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编辑:漯河楼市网 2011年03月07日09:03 来源:漯河楼市网
关于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的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这段话很精炼,胡锦涛总书记将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的概括,也给我们整个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即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而社区服务又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的建议背景。
    1、硬环境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商品房社区在居民区的比例日益增加。从“街居制”到“社区制”,中国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开始转变。
    2、软环境方面:相对单一的GDP增长并不能体现社会的全面和谐,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文化整体提升、市民公民意识的觉醒,都迫在眉睫。美国式的社区服务精神不仅是促进邻里关系、共建家园的最好途径,其强调的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社区自治还是民主制度良好运行的基础之一。
    二、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一些社会事务和管理职能逐渐转移到社区,社区的管理,就是微观的城市管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提高城市形象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明社区,就是先进文化的聚集点,是把先进文化融入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载体。因此,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促进中国社区服务精神发展。
    以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并完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成果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地开展下去。
    通过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整体水平,在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优抚服务、助残服务、为老服务、下岗人员、便民利民、治安防范、卫生服务、一站式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为群众提供心贴心的服务。
    2、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进一步加强自愿者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广泛的群众参与,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参与意识和公益意识,既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广泛的群众基础,又使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自我教育、自我锻炼,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设立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进一步加强社区自治。
    完善并强化业主委员会的功能,通过业主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意识,实现社区的民主管理和自治。
    三、国家法定“社区服务日”设立后的具体实施措施。
    1、借鉴美国国会于1994年将马丁·路德·金博士纪念日确定为“全国社区服务日”的做法,建议国家立法中国的“社区服务日”,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
    2、“视这一天为工作日而非假日”,号召国家公务员、企事业高管、大学生、民间组织等走入社区,义务为社区提供影响深远的服务。建议政府设立个人社区服务奖,以表彰那些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公民。
    3、建议高校将大学生参与社区义务服务列入学分计划,并借鉴美国,将初高中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况纳入升学标准中。
    4、统一编制、启用社区服务软件,网页上可以设置诸如:社区新闻、公共服务、就业再就业、用工信息、志愿者“等栏目。通过网络,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服务。
    5、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进社区”为内容,全面建设文明社区,打造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居住模式,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基础工程。建议政府加大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楼组的建设,通过他们创造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区风尚大大促进城市社区发展。
    建议进行社区服务的项目有:
    政府层面: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相关职能部门,比如司法、教育、卫生、税务、街道办事处等等,定期举办“服务进社区”、“零距离服务”等主题活动。具体流程: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社区大门处张贴区域负责人照片,进行定员、定时、定点等一对一服务,而“社区服务日”将成为一年的总结交流会。
    企业层面:
    全力激活社会基层单位比如物业公司的力量,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教育宣讲等等形式,为广大社区民众做好服务。比如物业公司可以利用会所、老人活动室、桌球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或者晚会演出等等。
    (3)社团或志愿者层面:
    服务广大民众,志愿者可以提供有限的无偿服务项目,但更多的将是社团或者经营公司,通过合法的渠道用微利的的形式为居民提供质价相等的服务。
    比如以下便民服务:
    a.便利店、便民饭堂、理发、补鞋、修理自行车、废旧品处理等等。
    b.家政服务。包括:清洁、钟点工、物业代理、家教、婚姻介绍、搬家等。
    c.维修服务。包括:家电维修、装修等。
    d.卫生服务。包括: 家庭病床护理与心理、计生、保健咨询、现场体检等。
    6、重新分配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增加就业率。在工作实践中借鉴香港等地的成功模式,建立民间组织,雇用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或受过社会工作培训的人士,形成一支职业化队伍。
    7、政府指导,业主委员会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实现政府、物业公司、业委会“三位一体”的社区自治,进一步打造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说:“社区就是服务”。所以,我们要勇于面对目前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把握社区工作的基础内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通过设立国家“社区服务日”,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
    关于重视城市文化氛围,提升中小城市文化基础设施软硬件水平的建议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心灵。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平台。文化基础设施就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以后,全国各地均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数城市都纷纷兴建了地标性的大剧院和演出厅;在“人才洼地”的效应下,一些大型城市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文艺人才,无论是出版、电影还是演艺事业都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但是,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之下,也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极不平衡,中小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大。横向看,各地之间不平衡,大型城市不仅拥有最优质的硬件设施,更占据了海量的文化资源,但中小型城市与之相比基础设施规模过于单薄。纵向看,文化设施投资分配不平衡,大剧院大广场等场所占据了大量投资,而更加亲民、贴近群众的社区类公共文化设施投入过少。
    其次,激励机制缺位影响全社会文化共建共享。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这些文件在基层落实都不理想,除广告冠名以外,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文化事业的成功案例非常少,公益文化事业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建设的渠道不畅通,这无疑妨碍了全社会的文化共建共享。
    再次,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变化与配套资金难到位,建设资金不足。随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与公共文化场馆配套的人员、维修费用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最后,各级政府对文化投入的总量仍然偏低,文化建设经费与经济发展增长的比例仍不协调。
    以上因素共同累加,使得中小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更加脆弱,在经济、社会均高速成长的时代,这样的设施水平几乎无力承担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长久看,必将影响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将中小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摆上应有的高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之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对此,我建议:
    一、从城市用地总体规划出发增加中小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硬件总量。各中小城市政府应加大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力度,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先进经验,按城市人口规模兴建相应的文化设施。国家应组织调查及监督团队,考察每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配比状况,并对基础设施偏少的城市提出警告并加以督促,以此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逐级、向下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最终实现大中小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二、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建议中小城市的各级政府制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制度,健全领导体系,建立


——共 [1] 页——
    关键字:漯河楼市、漯河房地产、漯河房产、漯河地产、漯河房价、漯河新楼盘、漯河房地产市场行情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18639005110